长白山

长白山,又称常白山、长在山,地处山东省黄泛平原南部,泰沂山区北部,在邹平市的最南部。地理坐标为E117.53°-117.79°,N36.72°-36.89°,占地面积约19602公顷,有“泰山副岳”之称。

白垩纪早期曾有剧烈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湮灭百里生灵,形成直径约33km的椭圆形火山口及厚火山灰堆积;后因地壳运动,北西向断裂将火山切为两部分,东北侧火山口沉至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如今的山东长白山山脉。

长白山因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山整体划分为“长白南嶂”“长白北嶂”“长白两嶂之间”三个区域,呈南北走向,最高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长白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7℃。长白山周边的景点有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醴泉寺和丁公遗址

名称由来

长白山因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

自然境域

地理位置

长白山地处山东省黄泛平原南部,泰沂山区北部,在邹平市的最南部。地理坐标为E117.53°-117.79°,N36.72°-36.89°,占地面积约19602公顷。

地形地貌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山整体划分为“长白南嶂”“长白北嶂”“长白两嶂之间”三个区域,“长白南嶂”记载会仙峰、猫头峰、狻猊峰、摩诃峰、太湖山、罗谷、回路谷、桃花谷、德会水、范公泉;“长白北嶂”记载老人峰、印台山、于兹山;“长白两嶂之间”记载大谷、象山、松山。

长白山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鲇鱼顶、狗屎尖子、大峪顶等,最高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鲇鱼顶与大寨顶之间有石坂步峪,有一羊肠小道可通山南章丘区(现章丘区)。

气候

 长白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7℃。

植物资源

长白山共有种子植物97科300属486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6种,被子植物门94科295属480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48属73种,双子叶植物纲79科248属407种;木本植物90种,草本植物396种;栽培植物29种,野生植物90科280属457种(含亚种,变种)。

历史沿革

白垩纪早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剧烈的火山活动,岩浆从火山口处喷发而出,瞬间湮灭了方圆百里内的生灵,其中,火山口的直径在33km左右,呈椭圆形,并且形成了厚厚的火山灰堆积。但是随着后来地壳的运动,一条北西向的断裂将火山切为两部分,东北部分堆积的火山口沉落于地下,而另一部分则形成了如今的山东长白山山脉。

周边景点

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邹平县境内的西董镇,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区交界处的长白山脉白云山群落,属白云山系,向有“泰山副岳”之称。鹤伴山风景区占地7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近90%,共有五条旅游线路,总长6000余米。整个景区山、石、瀑、泉、云雾等景观众多,被誉为“鲁中生态明珠”。

醴泉寺

位于邹平县境内西南长白山中的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后期,后圮。李显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寺坐南面北。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殿西有一古钟,径为2米,高3米有余,撞击之声响彻数里。阁南为大雄宝殿,能容千人,中有释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一米多高。殿后有东西两个跨院,东为滨州范公祠、西为三星殿。寺内有景点范公祠,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聂氏宗祠。范仲淹幼年随母嫁适长山,醴泉寺曾寄读醴泉寺,饱经流离寄寓之苦,后官途成名,醴泉寺亦名声大震。范仲淹去世后,县人为其建祠纪念,醴泉寺香火也随之日盛。

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滨州市长山镇丁公村东,南与石羊村为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00米是“创业河”。距今5500年—2000年前后,遗址东西长约560米,南北宽约490米,为平原埠形地貌。尤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的城址,城内发现房屋基址近百座,还发现墓葬60余座及陶窑、水井等遗迹;城外有宽约20米的壕沟。出土包括精美蛋壳黑陶高柄杯在内的各类遗物标本5000余件,其中一件刻有11个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把我国文字出现的时间往前推进了800余年,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6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人物

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幼年及青少年时代却是在长白山中度过的。

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来到长山镇,改名朱说。范仲淹在长山朱家接受了完整而系统的儒学教育,十五岁便考中秀才。范仲淹喜欢和同伴们到长白山游玩。

范仲淹聪慧好学,县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为此,他拜辞母亲,来到长白山中,拜醴泉寺住持慧通为师,读书寺中。范仲淹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净土之地度过了三年的读书生涯。他每晚煮少许米粥,盛在碗里,冷却后划成4块,早晚各食两块。没有腌咸菜,便去山上挖些熊葱,切碎后拌上盐吃。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划粥断齑”的故事。慧通法师感念其贫苦仍笃志于学,经常赠以米面饼子接济他。还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尽力传授给他,空范仲淹在刻苦自学之余又平增了许多知识。醴泉寺南边山里有一片幽寂的山林.在峪的尽头,有一个可容十几个人坐下的山洞,范仲淹为逃避寺院中钟响罄鸣的喧嚣,经常只身一人来到离寺五六里的山洞中读书。听到寺中吃饭的钟响了,他再跑下山去吃饭。有时读书入迷,经常误了吃饭。一些爱搞恶作剧的小和尚们故意捉弄他,等开过饭后,再敲吃饭钟,范仲淹跑下山来,只好吃点剩饭或饿肚子。时间长了,大家见范仲淹根本不以为然,很受感动,也就不忍心去捉弄他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长白山中的苦读使范仲淹学识倍增。此后,他又去南京(今商丘市)的应天府书院就读,终于于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从此为知县、为知府,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政绩。后任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范仲淹对长白山一直念念不忘,并把长山作为自己的故乡。他晚年知青州,路过长山,大礼参拜家乡父老,并作《留别乡人》诗:“长白一寒儒,荣归三纪余。百花春满路,二麦雨随车。鼓吹罗前部,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苦诗书。”对长白山寄予了深深的眷恋和对长山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以“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为宗旨,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他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的《日知录校释》为代表作,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青年时参加“复杜”,与明朝宦官权贵进行斗争。清朝建立后,他积极参加了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漫游南北,先后到过山东省、北京、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等省份,考察各地山川地貌、风俗民情,结交志同道合之士,以图进行反清斗争。《清史稿·儒林列传·顾炎武》曾记载:“明室季亡,弃家北游,置地结庐,居于山东长白山下”。

顾炎武来到山东后,被长白山所吸引,亦对当地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民风深感兴趣。康熙帝四年(1665年),45岁的顾炎武在长白山西麓郑公山下买下田产,住了下来,来往于邹平、章丘区和周村等地,与邹平的马骕、周村的刘孔怀、新城(今桓台县)的徐夜等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游山赋诗,饮酒唱答,情深谊长。他非常欣赏马骕的《绎史》,盛赞为“必传之作”。顺治十六年(1659年),顾炎武应邹平县令徐政之请,与马骕等人一起校订了八卷本《邹平县志》,使之成为一代名志。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给予高度评价,在梁启超列举的名志中,《邹平县志》位列第一。

顺治帝四年(1647年),顾炎武听到长白山农民起义军谢迁的队伍攻入淄川城,杀了带头剃发降清的大官僚孙之獬,他高兴地写下了《淄川行》一诗:“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此诗写出了他对起义军的赞颂和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坚持抗清、矢志不渝的决心。

顾炎武在长白山定居近十年,他不仅用诗文赞美长白山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色,还详细考证山东地区的历史文化,1661年撰写的《山东考古录》,就是在山东游历的基础上,考证山东地理掌故的一部地理著作。而长白山为顾炎武完成这部学术名著提供了安定舒适的外部环境。

蒲松龄

蒲松龄是清代的小说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号异史氏,淄川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氏龄青年时期学习刻苦,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名震一时。但在以后的科举之路上,蒲松龄却命运多舛,多次名落孙山。只好被淄川西铺村四世一晶的名门望族、户部尚书毕际有家聘做私塾先生,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71岁时才成为岁贡生。1715年病逝,享年76岁。

毕际有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厅台廊榭,竹石花树,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其中绰然堂就是蒲松龄设帐教书的场所,也是他创作《耳中人》的地方。蒲松龄前后为毕家教授了8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博得信赖。他与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研究保护

山东长白山处于泰沂山区与黄泛平原的交叠地带,同时受到两地的影响,特点鲜明,作为鲁中最北部的山脉,迄今还未有学者对该地植物区系进行过调查研究;山东邹平是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山区游客人数激增,同时工业污染与开发,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对该地进行植物区系调查能够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统计该地植物,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认识当地植物,有利于对当地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因此对山东长白山进行种子植物区系调查研究意义重大。

邹平长白山.山东教育报.2025-08-17

志说邹平:摩诃山峰群.邹平党史.2025-08-17

【邹平概况】 贰 历史文化 叁 自然条件.邹平宣传网.2025-08-17

旅游攻略:山东滨州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报新闻.2025-08-17

范仲淹与醴泉寺.齐鲁晚报.2025-08-17

丁公遗址.滨州市博物馆.2025-08-17

邹平长白山上的历史文化名人足迹.山东频道凤凰网.2025-08-17